★ 幼托階段─升國小「幼小銜接」學程規劃 ★ |
「銜接教育」一般是指幼兒從學前教育進入小學教育階段,所應做好的適應教學。幼稚園到小學階段是一個大階梯,要跨過這個階梯,對有些幼兒而言是艱辛的挑戰。因此,如何以適當的銜接策略,減少小一新生在生活與學習適應不良的問題,即是家長需克服的重點。 |
|
另一方面,目前普遍出現一種現象:孩子在托兒所、幼稚園畢業後,好不容易進入了國民小學接受小學生的教育。然而,放學後...確仍然由娃娃車載入幼托園所?持續在幼托園所的環境下,接受所謂的附設安親班教育,而教學經驗與幼教環境當然也不免會讓人質疑專業度。據專家學者所言:這是台灣教育制度,過度開放下的一個學習怪現象! |
由一份調查數據可知,一般家長皆為園所的招生、美語環境的強力訴求吸引下,而續留幼稚園上安親班。但也常因為到了二、三年級時發現程度落差變大,而趕快轉換正規的補教安親班,補充升學語文、數理國語文教學。但因為通常基礎學習不足,倍感吃力。更有些家長甚至嫌麻煩,孩子到四、五年級還在幼稚園!屆時,面對升學競爭力通常已無法適應,對於升學規劃亦是一大阻礙,家長們不可不慎! |
※.下表為「學前幼稚教育」與「國民小學」教育學習的差異表: |
|
幼稚園 |
小學一年級 |
課
程 |
1.課程內容編排自由、多變化,程度可依學生而變。
2.培養生活、學習習慣,不重知識灌輸。
3.由教師自訂與編製課程。
4.只有一個主題,上一個學期。如交通工具。
5.與學生生活做聯結。
6.較生活化,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為重點。 |
1.課程以選用版本為主、制式,而且無法依照個別學生程度教學。
2.聽、說、讀、寫加深加廣,課程內容較多較深入。
3.依課程計劃教學,教師編製的課程較少。
4.配合舊經驗,加深加廣。
5.課程編寫較嚴謹。學生對於教科書上的知識,較清楚。
6.依九年一貫課程編排,彈性課程閱讀弟子規、讀經)年段統一編排。 |
教
材 |
1.多樣、有變化、生動活潑、圖多於字。
2.充足。
3.教師自編、簡單,又具體。
4.較多元、彈性,以協助適應團體生活為主。 |
1.雖然內容較以前生動活潑,但是教材內容固定,字多於圖。
2.依課程選訂教材。 |
教
學 |
1.一班兩名教師搭配教學,可在教室角落進行。
2.活潑,遊戲活動較多,取代講述的教學。
3.用說的、用畫的,遊戲式。
4.口語,生活化。 |
1.一班一名教師,教學方式較制式,小朋友採分組或排排坐進行教學。
2.因時間有限,較無法帶入太多活動或生活化課程。
3.根據課本講解、板書,能夠玩遊戲的時間較少,時間上受限。
4.以主題單元,讓學生實際參與為主。 |
教
具 |
1.自製教具較多。
2.生活化、具體。
3.用實物當教具,教具數量跟種類較多。
4.趣味性高。 |
1.大多為出版社提供之教具,教師教學之餘,較無時間自製教具。
2.教具無法全部孩子都有,課程太多,無法常利用到教具。 |
情
境 |
1.兩人搭配,有較多時間投入情境布置,而且安排之課程
沒有進度上之壓力。
2.情境布置影響學生學習興趣。
3.融入生活實際操演,因主題單一,情境較易布置。
4.家庭式的布置。
5.溫馨、生活化,配合主題教學。 |
1.有教學進度壓力,無法太多時間投入情境布置。
2.布置更換較幼稚園少。
3.融入生活情境的科目較少,且科目多,要布置情境較無時間。
4.依課程及活動來布置。
5.以教室為主,配合課程有校園、戶外學習。 |
作
業 |
1.作業形式多變,而且大多由家長協助完成。
2.無或很少。
3.以認讀為主,不宜抄寫。
4.活潑、生活化、多元化。 |
1.多為紙筆形式的作業,一班學生人數眾多,批改時間花費長。
2.以半小時能寫完為原則。
3.較有課業的壓力。
4.練習抄寫及應用。
5.以進度為主,及生活或各領域的學習單。 |
評
量 |
1.多為形成式評量或觀察評量。
2.觀察平日表現。
3.多元化,不以紙筆為主。 |
1.評量內容及方式多元,含紙筆、形成式、及平時評量。
2.紙筆、口頭報告、闖關。
3.須定時評量、總結評量,評量數較多,家長也會重視成績。 |
其
他 |
空間較大。 |
教室硬體設備較差,空間較不足。 |
※以上表格資料為「教育部國幼班」幼小銜接之落差分析。 |